游人小说网 > 三国重生之龙凤天下 > 第15章 李氏的秘密

第15章 李氏的秘密

周汤见那林大人、赵大人两名文臣,举止儒雅之风,留有胡须,步履泰然,说话并无谄媚,到是那姓许的参军,面露怯意,说话谨慎,不时去瞟他的举动。

林大人迈步上前,拱手道:“贤侄女一向可好,听你父身亡之事,令我三人悲怆,只怪他性格耿直,曹丞相不喜,才……”

那个姓赵的治中,也是举手做揖,补充道:“一别数年,想当年几人聚集,又是昨日黄花。”

许参军急忙两拳一抱,面对李氏,“大侄女,不要哭,如今你有凤稚先生为依靠,那就是大树底下,将来都要仰赖你的协助。”

李氏早已呜咽不止,想到流离一路上,被多少人欺辱,父亲又是如何阻挡,那个如此珍惜面子的老人,怕是也没想到会沦落如此,听到几位大人的安慰,抹去眼泪,,躬身一拜,“凤稚先生的确是当今奇人,诺大长安城顷刻攻下,如无先生之神器相助,怕也要数载。当今之下,有此能人,望你们汲取父亲之鉴,给予辅佐,大兴伟业。”

说话露骨,直接把周汤的野心暴露,听得旁边数人面目惊变,尤其是魏延、马超,就要上前阻滞,但看凤稚泰然自若,只得立直不动,仍由她倾吐。

到是周汤终于张嘴,“是的,辅佐主公之伟业,乃当今首要基业,不可造次。”

虽然是训斥李氏,却又似安慰,并不激怒。期间味道,或许殿内所有人去品味含义。那许参军亦是聪明之人,已转身面对众人,“我许参军虽是泛泛之辈,但遇伯乐,愿以今日殿堂为义,以后听从凤稚大人调遣,辅佐未来之基业。”

听到如此说,却又不提名讳,殿内数百人也明他义,却又慎重,但已起身齐呼:但遇伯乐,愿以今日殿堂为义,以后听从凤稚大人调遣,辅佐未来之基业。

周汤亦起身,走到众人中间,见期间不少年轻人,英姿卓越,想到自己那20年的梦想,始终浮荡不去。不由得上前抓住几个年轻人,心情激动,“你等良才贤能,当为中原兴旺、百姓之苦、未来之盛况而努力,不可徒费光阴。来,大家干杯,在这谓之聚义堂前证明,为未来之基业。”

已有辅部把众人登名造册,令众人签字,以表忠心,实际也是周汤让这些人,别玩空嘴白牙,过后别不认帐,以此为证。并令那参军从里面选出可信之人,作为身边护卫亲随,与蜀军护卫并列,表示信认。

当然,这段历史亦将被载入史册,同样,以周汤最后顺利称帝后,这些人物对他的未来大业,成为核心力量,其中不少贫穷的士大夫,另有部分豪强,当然以凤稚世家之威望,却也算聚焦三大势力。

待众人散去,已到人定。周汤把三位大人,马超、魏延留下,商议如何应对曹军攻击。这才知道先前记忆错误,那洛阳才是未来曹操重点守护,所以迟迟未动,或许被神器威名所惊,正在商议如何抵御之策。应该不会很久,毕竟长安城被攻下,就等于插入曹军的心腹,亦牵动整个三国格局。

亦影响到荆州襄阳的周洋,襄阳城,是水路交通要道,向北可以到达洛阳地区,东西则是江东和巴蜀。换而言之,关羽后期镇守的荆襄之地,可谓三国的汇集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襄阳的繁荣,一方面要归功于刘表的苦心经营,另一方面,北方战乱也让很多精英到襄阳地区避难。由此,名士往来,商旅不绝,襄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可谓一座商业和军事重镇。

尚在荆州的周洋已经开始焦头烂额,一方面,局势正越来越有力于远在长安城的周汤,荆州离洛阳不远,虽然主力在长安,周洋亦不会放过,佯攻态势。派出几千人及助军团不断袭击前沿的曹军。另一方面,荆州新政受到挑战,看起来双方都受益的土地政策,遭到当地已有土地拥有者的反对,他们不会公开发表意见,只在暗处较劲。种田工具,耕牛,还有征税,上下政策统一,但到下面小官小吏,却是举步维艰。

那个陈参军就跟诸葛亮禀报,荆州某些村里就有一些怪异规则,村里人不能随便迁走,迁走以后就不得归来,或者迁走会受处罚。要交给当地最大的土地主更多的租税,否则以后别想舒舒服服地过日子。

在这里没人去反对这新政,也没人直接说怎么不好,但人员不流动,户籍受到约束,就会被族群排斥,除非你过离群索居的日子,不少地方都如此,排斥新入户的人,各种待遇也会与原户有巨大差异。

周洋懂得,如同动物育种,看似简单的孕育生命,需要经历阵痛,经历每天每日的煎熬,期间哪里营养不足,缺吃少喝,就可能会夭折会早产。

荆州所谓士大夫指那些知识份子,受到儒家思想教育很深的文化人,读书人,官吏,皆是国家的栋梁或有名望的人物,历史曾有近三十名不同称呼,如“高门”“膏腴”“甲族”“贵势”“世家”“阀阅”“士流”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称谓。

后汉出现的“地方豪强、经学传家、世官显贵”的三位一体称之为世家大族,将曹魏西晋时期开始依靠九品中正制稳定下来世代为官二千石以上的家族的称之为高门士族,过江后的东晋朝廷实际执政者侨姓为门阀,入南朝之后则不再有能力控制朝政掌握军队,则称之为士族。

闻听父亲周汤聚义堂之事,他有点着急,此刻开始宣扬,会不会引起刘备等亲信不满,尤其那张飞、关羽,别看平时对刘备有些意见,但到关键时刻,却是绝对忠实守义之人。怕父亲身边没有好的良将守护,别被人暗中伤害。早就听说曹军的许褚大名,手下豢养大批刺客出名,虽并非完全称之恐惧,却也是各国遗患。

周洋已有一主意,决定在“周洋军”基础上,再设立暗杀组,情报组,侦查组,作为特种的部队补充力量,人员百名,提前进行训练,保证战时出现,保护父亲周汤不受意外干扰。

为此他特意从襄阳府内选择几个人去刺探许昌消息。许昌古称“许”,相传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而得名。曹操迎汉献帝自洛阳迁都于此,此称“协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04年,曹操击败袁绍进占邺城,营建邺都。后迁到许昌,雄踞25年,许昌曹丞相府里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广揽人才,终成帝业。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这就是“许昌”最初的来源。

屯田制的施行使许昌大治,人口增长,经济繁荣。自此许昌一直作为中原重镇存在。许昌人才辈出,伺候多疑的曹操可不容易。太聪明易被看破,如杨修;太正直易遭忌恨,如崔琰;太放肆易遭迫害,如许攸;太清高易遭凌辱,如孔融。贾诩则是一个忠于职守尽显才能,严于律己免遭忌恨的人。

许褚字仲康,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年轻时在家乡聚集了数千户人家,共同抵御贼寇。曾有一次因缺粮与贼寇用牛交换粮食,牛到了对方手中后又跑了回来,结果许褚单手倒拖牛尾走了百步,贼寇大惊,不敢要牛就走了。从此淮、汝、陈、梁之地,听到许褚之名都感到畏惧。

后追随曹操,自典韦战死之后,主要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官渡之战时发现欲谋害曹操者,将刺客全部杀掉。

渭南之战时在身披重甲的情况下左手掩面,右手控船浆令曹操安然成功渡河,上岸才发现早已身中数箭,在与马超、韩遂会面时只让许褚相随,期间马超欲袭曹操,但听闻许褚之名兼怀疑从骑就是许褚,便问曹操虎侯安在,曹操指着许褚,许褚怒视马超以令他放弃。

这个许褚不只是有一把蛮力,武艺亦是高强,手下的高手成群,被他严密划分八个列,每个列有五十人,四百人刺杀队后面还有预备队。周洋派去这个人是陈参军手下的一名副将,名不见经传,却有自己技艺。后来报告,加入这只预备队里,每天吃食丰富,锦缎不缺,前提你要有异能。

那个许褚也是爱武之人,每天都会在各处练武庭院会巡视查看,选择突出人员,加入刺客八列。所谓刺客,皆身穿短衣短裤,手持利刃,但在执行任务时却换上平常百姓衣裳,潜入行刺,尤其对一些不忠于曹操者,有一定威胁。不过实际行动,并不很多,到成为恐吓的机构存在。

三国时期,实际上著名的刺客有五位,手法与原因却是不同,称不上专业。

伍孚,东汉末年第一刺客。独自穿了件小铠,揣把尖刀,闷头进朝,结果刺杀董卓未遂被杀。